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遵义专版)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8章 压强 第3节 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学案VIP免费

(遵义专版)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8章 压强 第3节 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学案_第1页
1/3
(遵义专版)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8章 压强 第3节 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学案_第2页
2/3
(遵义专版)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8章 压强 第3节 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学案_第3页
3/3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学习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学习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要点提示:1.产生大气压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和空气具有流动性。2.在大气层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高度大气压强大小相等。3.人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人体内外空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相同,内外平衡。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156~15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是因为__大气压__的作用。若此时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观察到的现象是__纸片和水下落__。这个实验说明了__大气压强__的存在。若将瓶口朝左放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再将瓶口朝右放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可见,空气内部__各个方向__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__大气压强__。2.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D)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自主阅读教材P158~16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认真观看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玻璃管内为什么要灌满水银?答:使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对管内水银柱无气压。方法指导:1.实验前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水银使玻璃管内混入空气,则测量结果将偏小。2.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玻璃管倾斜后,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但竖直高度不变。3.因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大气压强的测定值。4.实验中,玻璃管浸入水银槽中的深度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管口向上提或向下按,只会使管内水银柱液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增大或减小。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倾斜玻璃管会怎样?玻璃管往上提或往下插,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改用粗管做实验,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答:760mm水银柱。如果管子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把管子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外的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差不会改变。把管子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的竖直高度也不会改变。(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有没有气压?管中水银柱为什么不下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答:管内水银柱上方没有气压;大气支持了这760mm水银柱,换句话说,大气压相当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4)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请计算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解: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②对子之间针对独学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对图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C)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方案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遵义专版)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8章 压强 第3节 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