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1.熟记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建筑长城、北京故宫,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知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内容和历史地位。3.归纳概括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及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取得成就的原因。4.重点:明长城;明北京城及其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北京紫禁城。预习导学1.明代的长城与明清紫禁城(1)明长城①背景:明王朝与北方民族冲突的产物。②概况:自洪武年间开始修建,历时200多年。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300多千米,被称为“万里长城”。③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想一想: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异同点?①目的: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秦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②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③建筑成就:明长城的修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2)紫禁城①位置:明清时期,北京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宫城又称紫禁城。②概况:位于全城中心位置,设计严谨,宏伟壮丽,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多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周围是10米高的红墙,四周环有护城河。③地位:世界上最著名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议一议:为什么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采用红墙黄瓦?它有什么象征意义?故宫的墙为一式红色,这是表示庄重尊严的色调。故宫采用黄琉璃瓦,看上去金碧辉煌,显示了皇帝的尊贵富有。另一说法是黄色在五行学说中代表中央方位,故封建社会以此作为皇室的标志。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李时珍:明代的医药学家,他综合研究,勤于实践,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2)《本草纲目》①内容:共记载药物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附有药方11096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②地位: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宋应星:明朝后期一位杰出的科学技术专家,写成了《天工开物》。(2)《天工开物》①内容: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安排顺序,体现了作者重农工、重实学的思想。②地位:这部书现在已被摘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徐光启:明末农学家,写成了农学巨著《农政全书》。(2)《农政全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问题一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提示:从长城修建的积极、消极两方面影响来分析)(1)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与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观点。长城在政治上起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作用;在经济上为边疆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宁的环境。*问题二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至今仍被西方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其原因是什么?(提示:从《本草纲目》的内容、作用来说明原因)《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全书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医药学必读的经典,至今仍有科学和实用价值。问题三明清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提示:从明清时商品经济的发达、科学家自身的努力来分析)(1)①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②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2)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