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网络】【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传声的特点是:固体>液体>气体和真空不能传声。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知道乐音的三要素(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并会根据声音的这些特性判断事物。5.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三种途径(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二、命题落点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着重考察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着重考察学生应用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全国各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特别是2005年的中考试题),本章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为4%—5%,出题的热点有:(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条件,介质传声的特点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如例题1、例题2和例题3。声音产生(振动)声音的接收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速度(v=s/t)人耳构造和听声原理声音的分类声音的应用音调响度音色乐音噪声回声测距声呐技术双耳效应骨传导作用真空不能传声噪声危害和三种防止途径15℃空气:340m/s传递信息、能量1(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如例题2、例题3。(3)人耳的构造及听力失聪。如例题4。(4)辨别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声音的这些特性判断一些常见的事物。如例题5。(5)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如例题6和例题7。第一单元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3声音的特性【典例精析】例1:不同的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人说话、唱歌的声音是靠_______的振动;鸟叫声是靠鸟的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_______的振动;蟋蟀叫声则是靠_______的振动。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的声源是声带,鸟鸣的声源是鸣膜,蟋蟀叫声的声源是左右翅的摩擦。答案:声带,鸣膜,左右翅膀摩擦。注意:无论是哪一种声音的产生,都离不开物体的振动,也可以理解为是振动源,如果没有了振动源,声音就不会发生,例如:长颈鹿因为没有声带,所以,长颈鹿不会象其他动物那样发出吼叫的声音。物体的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例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较小,传播速度较大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且传播速度相同C.雷电发生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先发生闪电后产生雷声D.某人敲了一下自来水管,声音经空气、水管同时传播,另一端的人可能听到两次敲击的声音分析:声音是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为介质传播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较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传播得较慢。某人敲一下自来水管,若水管中无水,将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由自来水管传来,第二次则由空气传来。若水管中有水,另一端的人可能听到三次敲击的声音,雷电发生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答案:D。注意: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要得到此现象,水管子要相当的长,这样人耳才能区分开。例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铃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使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那么,它又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使水面溅起水花,是由于音叉在振动;敲响的大钟在振动时,固定在钟上的细小的笔也会发生振动,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时会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钟罩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