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导学案学习方法:1.学会扼要地归纳;2.联系周围的生活与本地的发展来思考;3.善于借用课文中的“信息平台”等小栏目理解课文内容。课堂目标导航1.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要求。2.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课前预习方案○说一说: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填一填: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查一查:“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这几个词的含义是什么?焚林而猎: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杀鸡取卵: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课堂导学方案【走进生活】生:学习活动在过去的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类似“焚林而猎”的现象,如:师:教学建议1.本课时导入可用课件展示情境小品——《地球就诊记》:地球先生去诊所看病,医生在诊断报告中列出了其严重的病症——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物种濒危、资源锐减……地球先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惊愕万分、恐慌不已。设问:这个情境小品说明了什么?这种状况对当代人们和子孙后代会产生什么影响?2.引导学生再现自己曾经历或熟悉的生活,如:春天鱼类繁殖的季节里农村中有人用电捕鱼,不论大鱼小鱼赶尽杀绝,虾蟹鳖蛇蛙等一“电”打尽,实为野蛮的捕捞行为,对水生物资源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还有人在秋冬季节大量捕杀鸟类,也破坏生态平衡。3.点评,然后小结: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和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方法。【明确观点】生:学习活动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可持续发展指的涵义与要求。2.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2.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自己归纳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3.师生共同探究:如何才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小贴士:No.1一定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理性思考。No.2观点提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体验】生:学习活动再现一个或几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型材料(如修建青藏铁路时的保护动物措施),或是由教师提供的一个典型材料,然后认真体验和感悟,并在小组中交流、分享!我的感悟是:问题探究:如何才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师: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对他自己熟悉的或教师提供的典型情境(如以下情境)进行体验和感悟,然后交流和分享。◎小贴士:情境例示近年来,常德市政府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取缔了沅江餐饮船等城市水体污染源,逐步恢复护城河水系,改善穿紫河水系环境,抓好白马湖、柳叶湖生态保护,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先后建立了太阳山、花岩溪、桃花源、夹山等9个各具特色的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12.4万亩,成为城乡居民外出休闲的重要去处。实施退耕还林120万亩。以山区县为重点,大力实施封山禁伐,全市禁伐面积达到600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4.89%,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接近国家规定的上等水平。对此,你有何感悟?2.“感悟”提示:常德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点评,然后小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使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学会运用】生:学习活动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为落实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