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认识分子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是否观察到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为什么会变小?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走近花园,为什么很远就能闻到花香?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最后提出了猜想,最后物理学家们又是什么结论?二、教材研究问题1——什么是分子?1、在古希腊哲学家的猜想中,把组成物质的微粒叫做,这个词是不可分割的意思。2、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首先提出了物体是由组成的。3、玻璃杯打碎了,其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颗粒越来越小,如果不断分割下去,最后保持玻璃性质不变的微粒是,这说明物质是由组成的。问题2——分子有多大?4、分子的质量很小,为了认识分子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小球,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拿一个分子与一个乒乓球进行比较,那就好比是拿一个乒乓球与地球进行比较。5、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约为m。三、典例分析【例1】下列事例中,关于分子大小说法正确的是()A、扫地时,尘灰四起,尘灰是分子B、花开时,花香满园,闻到花的分子C、下雪时,雪花飘飘,雪花是分子D、刮风时,黄沙满面,黄沙是分子【解析】研究指出,大多数的分子直径为10-10m(0.1nm),也就是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但分子运动后产生的现象是能观察到的。因此A、C、D看到的都不是分子在运动,它们是小颗粒的运动。【答案】B。四、达标训练知识点1——认识分子1、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A:电子B:中子C:分子D:质子知识点2——分子的大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一个细小的灰尘就是一个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一个的水分子C:把一铁块锉成极小的铁粉,一粒铁粉就是一个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单个分子3、氢分子的直径约为2.3×10-10m,人的头发的直径约为7×10-5m,把个氢分子排成一排才比得上一根头发的直径知识点3——通过事例分析,知道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4、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1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一个中学生深吸一口气,约能吸进3000cm3空气,相当于一口气吞进个空气分子。5、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kg。五、课堂测评1、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晴朗的夜晚,天上繁星点点,每个星星就是一个分子B:狂风四起,尘土飞扬,小华看见很多尘土分子在空中“游走”C:春夏之交,池塘中有很多蝌蚪都是一个“青蛙分子”D:分子是不能被人眼所见的很小微粒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显微镜看到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5、研究发现,1cm3的水里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200g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6、当你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看见五年级的学生好高,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的时候你一般都是“仰视”;你现在是八年级的学生了,在上学的路上会经过一所小学,当一群小学生从你身边走过时,你终于可以“俯视”他们了……倘若有天,你不再长大,反而在缩小,直到可以缩小的“分子”大小,你的所见所闻一定会新鲜无比。发挥你的想象,猜测一下你会看见些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还能为人类服务吗?可以做些什么呢?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参考答案10.1认识分子四、达标训练1、C2、D3、3.04×1054、8.1×10225、3×10-26kg。五、课堂测评1、物质分子或原子2、化学3、D4、C5、6.68×1024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