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归园田居》语文教案《归园田居》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3、充分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重点: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1、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2、你觉得诗中的哪些关键词,关键句有深层含义?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歌的诗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学生活动要求教学过程:导入:知识储备:小组沟通: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个人展示或小组沟通解决,4分钟)活动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意1、朗读两首诗歌,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展示朗读-----其他同学纠正读音-------全班齐读课文(5分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初步了解诗歌的诗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小组内沟通)(8分钟)活动二:赏析诗句1、赏析诗歌《归园田居》:你觉得诗中的哪些关键词,关键句有深层含义?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内沟通----学生个人展示----其他小组补充点评)(15分钟))补充:《归园田居》:全诗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来。活动三:拓展:同学们,你是怎样看待陶渊明“归隐”的呢?假如他生活在现代社会还会归隐吗(小组内沟通----学生个人展示)(8分钟)作业:背诵两首诗歌《归园田居》语文教案2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审美鉴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思维进展:明确层次思路,把握诗歌结构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传承:背诵全诗;理解并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一、题目注解《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二、作者名片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进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判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背景视窗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句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