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第1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min)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4、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二、基础学习(15min)1、阅读课本第9页“活动11.3如何把木料运上楼?”,你能帮小明设计一种方法将木料运上楼,把你的方法写出来。2、滑轮分为哪几类?如何辨别它们?3、阅读课本第10页活动11.4“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中的第一部分“1.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图11-17组装器材,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改变钩码的个数(即钩码的重力),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4)将数据填入课本表格中。(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大小,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4、阅读课本第10页活动11.4“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中的第二部分“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按图11-18组装器材,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改变钩码的个数(即钩码的重力),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4)仿照课本中的数据记录表,设计并记录测得的数据。(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大小,你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5、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定滑轮动滑轮(1)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五要素:(2)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的杠杆。三、合作交流(8min)1、组内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汇总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黑板展示学习成果。组间纠错、更正。教师引导回顾基础学习内容,形成析疑解难问题。四、析疑解难(8min)1、需要展示的实验现象有哪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装,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对照学习目标,小结课堂学习的知识?概念:滑轮、定滑轮、动滑轮。规律: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应用: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五、达标检测(7min)1、滑轮可以分为滑轮和滑轮,分类的依据是。2、如图所示,是学校旗杆顶端的滑轮,使用该滑轮站在地面上的同学可以将国旗升到杆顶,该滑轮的作用是()A、改变力的方向B、省力C、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D、省距离3、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利用滑轮吊木箱,滑轮轴的位置随木箱一起运动,该滑轮的作用是()A、改变力的方向B、省力C、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D、省距离4、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B、使用动滑轮不仅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一种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是一种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六、课外学习(5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2、小明同学在研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时操作正确,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书中“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小明与同组的同学一起分析后,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中不可能的是()A、绳子有重力B、动滑轮的轴处有摩擦力C、实验次数太少,多做几次就可以省一半力了D、动滑轮有重力3、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将重400N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在此过程中,工人用的拉力为N.4、利用滑轮提升同一个物体G,如不计摩擦、绳重和滑轮的重力,则下列方案中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是()5、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若不计动滑轮的重力、绳重和摩擦,提起物体的拉力F应为()A、600NB、200NC、300ND、无法计算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拉力F/N11.00.622.01.13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