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及意义微专题九:自然界的水循环1、自然界的水循环2、影响下渗的因素3、影响蒸发的因素4、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5、影响干旱的因素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下渗D.径流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4.(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6·新课标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6.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7.(四川省凉山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的少数民族一般都爱择水而居,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财富。贵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但是据贵州省山地气候研究所统计,贵州旱灾频繁,缺水严重。2017年7月,遵义市和铜仁市大部、黔东南州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9成,出现大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下图为贵州省位置及地形示意图。(1)结合图文材料,简要描述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2)贵州省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农业缺水严重,旱灾频繁。分析贵州省旱灾频发的原因。(3)贵州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分析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的人类工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是“井穴”的意思,由竖井(工程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在较新一些冲积扇地形区,土壤多为砂砾,滲水性很强,山上冰雪水融化后,大部分渗入地下,地下水埋藏也较深。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分引出,供平原地区灌溉,开挖井渠取水是比较合理的方式。材料一: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低,在井底凿通暗渠,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