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轮复习——单元复习导学案课题:近代科教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5)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6)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7)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8)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学习流程】:第一步:展示目标:第二步:独学预习:快速在第四单元内容中找出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并在书中适当标记;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导学案空白内容。第三步:不看书完成导学案空白处内容,对子组互判,及时用双色笔改正。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交流。第四步:展示质疑(一)状元实业家张謇1、“实业救国”(1)原因:张謇看到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2)口号的提出: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2、企业命运:大生纱厂虽有较大发展,但最后被吞并。(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过程: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了初步发展;______________期间,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是凋谢、萎缩的。2、特征: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大城市地区;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三)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1、近代交通:19世纪中后期,轮船和火车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近代通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四)社会生活的变迁1、照相和电影: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2、报纸:______________,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3、出版机构:______________,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4、习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人民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5、局限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坐轮船、火车,看电影、报纸,照相,是少数有钱人的享受;传统习俗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五)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詹天佑:__________时期清政府派遣到海外留学生之一,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正式通车。2、京张铁路的修建: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另有“之”字形说法)路轨。京张铁路是中国人____________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六)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终于制出纯碱,并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他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和《海国图志》(1)魏源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编有《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2)目的:_______________“师以长技”的具体做法: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举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的政策。他的思想后来得以实践,就是_________________(事件)2、严复和《天演论》(1)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2)他的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