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简述唐朝与各少数民族的交往的史实,体会唐朝民族政策的开明,认识到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国家团结统一的保障。2.概述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密切的关系,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1.天可汗(1)*说一说: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2)唐朝与突厥的关系:①背景:隋末唐初,中原动乱,东突厥强大起来,不断骚扰内地。②表现: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后,没有杀他,反而授予官职,赐给田宅;唐朝设立都督府,管理东突厥各部,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想一想:为什么北方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由于唐太宗妥善地处理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维护了边疆的繁荣与稳定,所以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议一议:唐朝是怎样加强对西域的管辖的?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唐朝管辖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密切了,西域得到进一步发展。2.唐蕃和亲与会盟(1)文成公主入藏:①背景: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逻些为都城。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请求通婚。②和亲: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和亲。③作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说一说: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除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外,历史上还有哪些汉族公主与边地少数民族首领成亲?汉初,刘邦摆脱白登围后,汉匈和亲,汉族公主入匈奴嫁给单于;西汉后期,昭君出塞更是家喻户晓的史实。此外,能举出其他史实亦可。(2)唐蕃会盟:①背景:8世纪初,唐蕃再次和亲。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和亲。②唐蕃会盟碑:会盟: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影响:唐蕃会盟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议一议:尺带珠丹为什么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和同为一家”了?①唐太宗时期,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所以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②唐中宗时期,派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又是他的岳父,因此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和同为一家”了。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简述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原因。(提示:从疆域、统治者的政策、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①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②唐朝统治者总结了秦汉以来处理少数民族关系政策的得失,认为搞好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增强实力,善待少数民族,比修长城要好得多。③唐朝国力强盛,增强了统治者的自信心,为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探究问题二】教材P18页的彩图是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探究问题三】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为促进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哪些历史性贡献?(提示:从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汉藏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倾慕中原文化,他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文成公主入藏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