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导学案新人教版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世祖为发展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发展的史实。2.技能目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行省制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结合《元朝疆域》图理解以下几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因为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问题预设1.一代天骄”出自毛泽东的词《泌园春·雪》,你认为这样评价成吉思汗合适吗?请说明理由。“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统一的蒙古给世界和中国以巨大的影响。蒙古帝国三次而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统一蒙古草原,又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蒙古族本身来讲,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蒙古族由民族部落向奴隶制转变,这是历史的进步。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2.归纳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1)统一全国,结束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2)社会经济发展。(3)中外交往频繁,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4)实行行省制度,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5)促进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开发。3.在元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位让后世敬仰的顽强抗元的英雄,知道他是谁吗?谁能讲讲他的故事?文天祥我们从文天祥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有人说: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进步意义,那么文天祥抗元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因此,不应赞扬,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学生讨论)(教师小结)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3分钟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充分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欣赏歌曲《草原风情》的同时,一位学生所扮演的蒙古族人在翩翩起舞。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内容是反应的哪个民族和她的生活吗?提到蒙古族,你想到了什么?(草原、蒙古包、牛羊牲畜……)在两宋前后,我国北方除了出现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外,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蒙古族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么,它是怎样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他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目标咀嚼3分钟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目标。2.默读一遍学习目标并划出你认为需要完成的目标,仔细体会本节课的情感目标。3.最后请同伴交流一下对目标的理解。自学指导10分钟要相信自己,只要付出肯定有回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切。1.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导读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先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解决老师提出的导读问题,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划出来,答案写在问题的下面。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解决;第二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写在我的问题处;问题要围绕学习目标提出,并能联系生活实际。2.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重点关注历史学科长。3.及时对学生进行引领,引领要有时间、目标、问题意识。对自学人真的同学进行鼓励。讨论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7分钟1.提出明确要求:学科长主持小组讨论,组内轮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