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光世界巡行教材解读本节是光学的开篇第一节,通过本节让学生了解光现象,认识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至关重要,同时又能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另外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从“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入手,将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光世界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意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然后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了解光是什么,研究光来自何处、怎样传播、传播有多快、白光的组成等。传统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往往单纯从物理知识体系出发,由光源讲起,介绍光从光源发出后如何传播、传播速度是多少;而本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首先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了解光的重要性,既然光这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探讨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光是什么、光是如何传播的、光由几种色光组成等等。(续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光是电磁波。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什么是光的三基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2.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3.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实验过程,能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光是复色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重难点处理重点:光的直线传播。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建议利用实验与作图的方法解释“手影”“小孔成像”的形成,利用多媒体或挂图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实验改进课题:探究光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如何传播。①用矿泉水瓶装烟雾,用激光灯照射,观察现象;②用矿泉水瓶装蓝或红墨水,用激光灯照射,观察现象;③用激光灯照射玻璃砖,观察现象。结论:光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④用矿泉水瓶装半瓶水和烟雾,横放,用激光灯照射,观察现象。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方向可能改变。教学建议本节是光学的入门课,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现象中归纳得出的,所以教学时可以从身边的光现象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举例、多提问、多发表看法,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引申,让学生步入科学的殿堂,这是教好本节的关键。对于课题的引入,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跟光和影有关的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画面,引入光现象。伴随着画面的播出,如能配以生动、优美、抒情的画外音,会更具感染力。例如:“我们生活在光与影交织的世界里。壮丽的泰山日出,静谧的三潭印月,神奇的海市蜃楼,旖旎的湖光山色,还有闪烁的星河,璀璨的霓虹,缤纷的礼花……神奇的光,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巡行在奇妙的‘光世界’中,开始我们充满乐趣、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之旅。”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阅读。学点1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现象观察:如图3-1-1所示,这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图3-1-1总结: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光为人类服务的领域将越来越宽广。学点2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现象观察:仔细观察图3-1-2中的太阳[图(a)]、开亮的电灯[图(b)]、点燃的蜡烛[图(c)]。图3-1-2问题1:你能观察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答:__它们本身都能发光__。问题2:图(a)、(b)、(c)中的光和图(d)中月亮的“光”一样吗?答:__不一样,月亮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它本身不能自行发光__。总结:__自行发光的物体__叫光源,月亮__不是__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观察:如图3-1-3所示,透过密林的太阳光和灯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特点?图3-1-3结论:光在空气中沿__直线__传播。实验:如图3-1-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