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导学案第一阶段预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自主预习】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为什么此时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预习自测】请同学们看P65页的宋代经济分布图,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找出粮食的主要产区,农产品主要产区和手工业发达地区和商业城市。(2)在图上标出黄河和长江。(3)回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第二阶段教学案【预习反馈】(预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4-7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魏晋南北朝以来,_________全国出现南移的趋势。“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______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转移到___________。2.宋代农业的发展的原因:人口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_______________,农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插秧工具_______。表现为优良水稻品种_________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3.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表现为:煤,当时叫________,开采量居世界第一。_________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陶瓷制造业也很发达,中国被誉为_____________。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发展起来,表现为出现大量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镇,促进了城市__________。比如北宋都城__________。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5.宋朝海外贸易有了发展。原因有_______________,周边少数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现金,政府的_____________。表现为:重要港口开始专供外商居住的___________,并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并完成下面的表格:P66-99原因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交流展示】1.“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苏东坡本则材料意欲印证宋朝哪一经济部门的发展?把这一部门详细说一说。2.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了宋朝哪一部门的发展?各部门具体情况如何?【精讲点播】经济重心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完成:南宋原因: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占城稻,原产于越南,北宋时期引进,得到迅速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手工业:煤,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北宋);铁、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著名的制陶点有五窑,景德镇。③商业:高度繁荣,为适应商业的发展,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海外贸易:得到政府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机构(广州、杭州)【达标测试】2.(2011·株洲中考)“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3.(2011·滨州中考)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北宋“交子”《清明上河图》局部南宋海船A.宋代国家统一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4.(2011·山西中考)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A.市舶司B.平湖巡检司C.宣政院D.广州十三行第三阶段检测案(2009·烟台中考)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