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密度》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4.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进行计算.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7.会使用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节:质量一:认识质量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2.质量表示。用字母表示3.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无关,质量是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和()二:测量质量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6.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上,用镊子将拨至标尺左端的处。(2)调平衡:调节横梁两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3)称量:把被测的物体放在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向盘里按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的总质量加上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第二节:密度一:认识密度1.体积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dm3、cm3、mm32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2.测量体积的工具:和量杯3.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4.密度:物体的与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用字母来表示5.密度的公式是,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6.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1g/cm3=kg/m3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它只与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8.水的密度是,表示:。二:密度的应用9.利用密度鉴别物质10.利用密度选择材料11.利用密度公式去计算密度、和第三节:测量密度一:测量矿石的密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小石块、细线、水等。3.实验步骤:注意:(1)质量的测量优先于体积的测量,如果将液体倒入量筒先测出体积,再倒入容器测质量,量筒中残留液体会导致质量的测量值偏小;(2)切忌将装液体的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二:测量盐水的密度4.实验原理。5.实验器材:、、烧杯、盐水等。6.实验步骤:第四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一:报告1:铅球是铅做的吗1.我们可以通过来鉴别铅球是不是铅做的,这需要先测量出、两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二:报告2:测量砖的密度2.测量砖的密度,需要测量这一小块砖的质量和体积,使用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和,计算公式是三:报告3:课桌的体积有多大3.要想知道课桌的体积,需要知道、两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质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密度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颜色的笔等。达标检测1.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冰=0.9x103kg/m3)()要求:独立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A.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90cm3B.质量变大,水的质量为100gC.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100cm3D.质量变小,水的密度为1.0g/cm3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ρ铜>ρ铁>ρ铝)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3.量筒做得细而高,主要目的是()A.细高的量筒美观B.细高的量筒稳度高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精确度较高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做量筒,因而不便读数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5.小聪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测量出冰糖块的密度?”于是他与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器材:①天平、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盐、⑥白纸、⑦保鲜薄膜、⑧冰糖块。请你想想,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1)选出所需器材(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