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浮力的产生原因。2.理解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3.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重点】浮力的相关计算。【复习难点】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行为提示:1.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2.由于时间关系,本部分建议每学完一章,学生形成习惯自主梳理,板书可安排学生完成,上课即进入知识梳理和提问过程,限时5分钟。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浮力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如图所示,一个重为4.5N、边长为0.05m的正方体物块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静止于水中,正方体物块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0.1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5N,请你用三种方法计算此时正方体物块所受浮力的大小。(g取10N/kg)方法一:F浮=G-F′=4.5N-3.25N=1.25N。方法二:因为正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物=(0.05m)3=1.25×10-4m3,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25×10-4m3=1.25N,方法三:F向下=p1S=ρgh1l2=1.0×103kg/m3×10N/kg×0.1m×(0.05m)2=2.5N,F向上=p2S=ρgh2L2=1.0×103kg/m3×10N/kg×(0.1+0.05)m×(0.05m)2=3.75N,F浮=F向上-F向下=3.75N-2.5N=1.25N。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多选)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B.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小球放入后,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C)A.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B.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C.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D.图中,盐水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盐水对乙杯底的压强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同一小球先后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F浮甲=G、ρ液甲>ρ小球,F浮乙=G、ρ液乙=ρ小球,比较可得到如下关系:F浮甲=F浮乙、ρ液甲>ρ液乙;根据p=ρgh可知,杯底受到的压强p液甲>p液乙。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②对子之间针对独学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