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理解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2、学会收集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预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序言,了解并掌握从220-589年,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收集有关曹操的材料,思考教材P101《想一想》3、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集团。4、在政局混乱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有利地位。5、年,曹操打败了,取得了的胜利,统一了北方。二、课堂研讨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建立起来的?此后西汉、东汉相继建立,历时400多年,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情况如何?2、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3、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动脑筋想一想三、拓展延伸(1)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怎样,你的愿望是什么?(2)东汉末年,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形成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是()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C.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2.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3.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发生在()A.200年B.202年C.220年D.208年5.有关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二、非选择题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据材料请回答:(1)此诗的作者是谁?(2)他的“壮心”是什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4)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学习目标】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事件。了解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3、通过区分历史中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小说的区别。【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收集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或成语故事,在课堂上准备交流。2、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之战。3、完成下表年年赤壁之战统一北方魏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二、课堂研讨1、讲故事:《三顾茅庐》,看谁讲的最精彩。2、曹操的“壮心不已”是指什么?还有哪些阻力呢?3、占优势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三、拓展延伸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11月份,按一般规律,在11月份我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这时会刮起东南风呢?真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吗?(提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注意历史真实与小说的区别)【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魏国的建立者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3.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七擒孟获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主要出现在三国时期的()A.魏国B.蜀国C.吴国D.魏蜀吴三国5.对赤壁之战表述不正确的是()A.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B.曹操带着少数人马逃回北方C.刘备和孙权彻底消灭了曹操D.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二、非选择题动脑筋想一想6.阅读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