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min)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2、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通过探究,知道在一定的限度内,形变越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就越大。3、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通过探究,知道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4、能利用影响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二、基础学习(16min)1、手压“回力”玩具车,只要往后退一点,松手后他就能往前跑,运动的小车具有的能叫能。它的动力从何而来呢?写出你的想法。2、常见的势能有和两种,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列举几个生活中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阅读“活动12.2卡片为什么会跳动起来”:器材:剪刀、一张卡片、橡皮筋。制作方法:如课本32页图12-7所示,将一张卡片对折,在开口一边剪两刀,然后将橡皮筋套在开口边,这就做成一个“跳跳卡”。实验步骤:(1)将“跳跳卡”反过来,用手把它压平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你观察到的现象是。(2)如果不将卡片压平,放手后观察到“跳跳卡”跳起的高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步骤(1)中“跳跳卡”跳起的高度。(3)由上述步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4、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列举几个生活中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5、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阅读“活动12.3模拟打桩”:(1)器材:木块、水槽、沙子、小桌。我们研究的对象是。(2)实验方法:如33页图12-10所示,将“重锤”举高至“桩”的正上方,让其自由下落,将“桩”打入沙中。思考:“重锤”对“桩”有一个向的力,木桩向移动,对做功。“桩”向下移动的距离越大,“重锤”对“桩”做的功越,“重锤”的能越大,所以我们在实验时观察的对象是。(3)想一想:像上面那样打“桩”时,要想打得深一些,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写出来。方法1:方法2:(4)实验表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有关,和越大,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三、合作交流(10min)1.组内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汇总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上黑板展示学习成果。组内纠错、组间纠错、组长点评(集体纠正)。四、析疑解难(6min)1、需要展示的实验现象有哪些?“跳跳卡”实验,模拟打“桩”实验。2、回头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结课堂学到的知识。概念: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实验:“跳跳卡”实验,模拟打“桩”实验。规律:物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其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应用:利用影响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五、达标检测(6min)1、下列物体不具有势能的是()A、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B、拧紧的钟表发条C、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D、抛在空中的铅球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由长三丙火箭发射,在火箭离地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嫦娥二号”卫星的动能,重力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推开装有弹簧装置的门,松手后门能够自动关闭,这说明弹簧发生后具有弹性势能。三峡水库修建的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的能。4、如图所示,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后又反弹上来。在上升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5、如图所示是玩弹弓的情景。小明利用它来研究“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准备了质量大小不等的“子弹”。(1)小明发现,橡皮筋拉得越长,同样的“子弹”射得越远,这一事实说明了:;(2)小明还发现,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而用的“子弹”质量大小不等时,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小,质量小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大,请解释这一现象。六、课外学习(5min)1、如图所示,取一张名片大小的硬卡片纸,轻轻对折后,套上橡皮筋。将卡片反压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