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1.做好预习笔记;2.注意收集与人格尊严相关的资料;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第1课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课堂目标导航1.掌握人格尊严包括哪些内容和法律规定。2.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课前预习方案○想一想: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未成年人也享有人格尊严吗?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权利。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也规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填一填: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公民依法享有的荣誉包括各种荣誉称号都、证书、勋章、奖章、奖状。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任何人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查一查: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相关法律条文。1.《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2.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课堂导学方案【与法有约】生:学习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你的人格尊严权受到过侵害吗?想一想,然后写在这里:师:教学建议1.采用“外资老板要中国工人下跪”的案例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2.再现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然后相互交流。3.点评,然后小结:外商老板让中国员工下跪的行为是侵犯中国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在我国,人格尊严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公民有权利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义务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走进教材】生:学习活动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2.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2.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自己归纳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3.师生共同探究:青少年怎样做到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小贴士:No.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探究。No.2观点提示:①正在成长中我们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②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③同时,每个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感悟生活】生:学习活动阅读教材P60的材料,帮助材料中两位同学寻找相关的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两件事情的看法。师:教学建议1.也可以再现一个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侵犯人格尊严权的案例。2.引导学生再现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然后相互交流。问题探究:青少年怎样做到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3.答案提示:法律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看法:报社的行为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并非出于恶意,这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李小笑没有被侵权。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所以,张成益被侵权。4.点评,然后小结: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维护自己的人尊严就是从这些权利着手。【明理践行】生:学习活动收集并展示生活中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现象?都有哪些危害呢?师:教学建议1.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达到强化认知,懂得维权的目的。2.可以创设几个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都有哪些危害呢?写出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