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辛亥革命(学案)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课前预习一、酝酿和爆发1.酝酿: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成立了____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__________》上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其核心是__________。2.爆发:__________年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独立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高潮: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__________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春,颁布了《______________》,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结局:1912年2月______帝退位,清王朝结束。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2.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革命3.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______________,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4.失败表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_____________的任务。5.失败原因: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一、关于三民主义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民族革命”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政治革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即通过核定地价,实现“土地国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1因为:清朝统治者对内实行专制和民族压迫,对外已成为帝国主义侵华之工具,故要“民族革命”,而“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故要“政治革命”,而要解决革命后社会发展问题,必须进行“社会革命”。)(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借以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孙中山鉴于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导致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而提出的。想以此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防止欧美之弊端在中国出现。)二、关于《临时约法》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主权在民(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3)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实行责任内阁制(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评价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