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1课时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概念,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14~15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是焦,符号为J。自主阅读教材P15~16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图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Ⅰ.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速度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动能的大小。自主阅读教材P17~18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建高楼时首先打好地基,原相同高度的相同地桩,经打击后某一瞬间三个地桩所处的位置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打桩时,三个重锤中B锤的做功本领最大。如果A、B两锤的质量相同,刚刚开始下落时A锤的高度要低一些。如果B、C两锤刚下落时的高度相同,则B锤的质量要大一些。(以上三空选填“A”“B”或“C”)1.对学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完成教材P15“活动1”的探究活动方案二完成教材P17“活动2”的探究活动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