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开辟新航路》(2)教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具体如下:1)、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课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知识都尽量使学生在老师有效的策略激发下自主探究得出,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本课从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入手,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心、情、理去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二、学情分析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初中世界历史有“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知识有大致了解。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迪亚士、哥伦布等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的线索,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的模式,引领学生重温人类历史上那些探险家艰辛的旅程,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者和知识创造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但其过程充满了血腥味,由此引导学生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①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②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五)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15世纪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世界地图通过两幅地图的变化,由此很自然的导出了本节课题“新航路的开辟”本节课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像传统的课堂一样,从新航路的背景、过程、人物、影响一一道来,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入手,出示四位航海家的图片、事迹和航海路线,通过猜图、改错、看图说路线等方式,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在讲“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用传统的讲述法,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课堂上我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多媒体课件把静止的课本内容用动态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地图、路线、声音等展现出来,学生的视觉神经和感官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情绪显现出了兴奋状态。之后,我出示了一段麦哲伦船队海上探险的史料,让学生感受航海途中的艰辛,并提出问题“航海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品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时无声的字幕和教师有声的语言相结合,极大的渲染了航海家们的悲壮,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海航行的艰难。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本课难点。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此处我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1目的。首先提出问题: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有那样多的困难艰辛,是什么给了航海家们这样的勇气?引出对新航路原因探讨。接着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航海家们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惊涛骇浪之中,仅仅是为了香料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航海家,你觉得的要进行远洋航海还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们七嘴八舌:钱、船、航海技术……,课堂气氛热烈。最后我展示对新航路原因、条件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