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P3.]复习精要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为止。(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分别从物体的本质特征和相应的外部作用两个侧面对运动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就物体的本质特征而言,一切物体都具有“不愿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特性;就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与其运动的关系而言,外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牛顿第一定律一方面揭示出一切物体共同具备的本质特性—惯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外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伽利略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4)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均无关。[P4.]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合=ma(2)理解:F量化了迫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外部作用,m量化了物体“不愿改变运动状态”的基本特性(惯性),而a则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v)变化的快慢。明确了上述三个量的物理意义,就不难理解如下的关系了:.另外,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的是F、m、a三者之间的瞬时关系,也是由力的作用效果的瞬时性特征所决定的。(3)注意:a.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应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b.同向——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c.同时——加速度的大小随着合外力的大小同时变化d.同体——F、m、a应该对应于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a.确定研究对象;b.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c.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将力与加速度作正交分解;d.沿各坐标轴方向列出动力学方程,进而求解.(5)研究方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P6.]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F=-F′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生、同灭、同变、同大小、同性质、反方向,但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能抵消。[P7.]四、超重与失重(1)真重与视重。图1如图1所示,在某一系统中(如升降机中)用弹簧秤测某一物体的重力,悬于弹簧秤挂钩下的物体静止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地球给物体的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弹簧秤挂钩给物体的竖直向上的弹力F,这里,mg是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称为物体的真重;F是弹簧秤给物体的弹力,其大小将表现在弹簧秤的示数上,称为物体的视重。(2)超重与失重通常情况下测物体的重力时,视重等于真重,我们就以弹簧秤的示数作为物体重力大小的测量值。当系统(升降机)做变速运动时,有时会使得视重大于真重,此时称为超重现象;有时会使得视重小于真重,此时称为失重现象;甚至有时会视重等于零,此时称为完全失重现象。(3)超重与失重的条件a.由牛顿第二定律不难判断:当图8—1中的升降机做变速运动,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时(匀加速上升或匀减速下降),可由F-mg=ma得F=m(g+a)>mg在此条件下,系统处于超重状态;b.当图8—1中的升降机做变速运动,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时(匀加速下降或匀减速上升),可由mg-F=ma得F=m(g-a)<mg在此条件下,系统处于失重状态;c.当图8—1中的升降机做变速运动,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且a=g时,视重将为F=0在此条件下,系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P9.]07年1月广东省汕尾市调研测试2、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1。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CD)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相等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P10.]南京市07届二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的时候处于失重状态。B.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D.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P11.]2007年理综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