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2.听读、朗读相结合,自主探究性学习。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难点: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步骤:一、检查导入1.介绍作者(学生介绍,老师作适当补充。)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育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著作有《于漪教案选》、《学海探珠》、《于漪文体教案选》等。2.给加点字注音。徜徉(cháng)水泊(pō)婵娟(chánjuān)浩淼(miăo)雕镂(lòu)镌刻(juān)谆谆(zhūnzhūn)慷慨(kāngkăi)3.解释下列词语。年华:时光,年岁。年;指时光。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淼:形容水面辽阔。淼;形容水大。婵娟:(姿态)美好,古代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谆谆教导:十分恳切的教导。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请一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作者对小时侯几件事的回忆。2.提问:从文中的哪一节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明确:第一段。请同学齐读第一段。3.提问:第一段说“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辛弃疾词《南乡子》田汉新诗《南归》听老师教导,让我热爱读书。提问: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明确:都与读书有关。4.请同学阅读课文中描写作者看画、读《千家诗》的段落,请在课文中找出表现作者看画、读《千家诗》真切感受的词句。明确:(1)看山水画:作者“竟百看不厌”,“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2)观《评注图像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3)读《千家诗》:“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5.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作者热爱读书,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感受是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产生的。6.那同学们在平时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呢?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生交流,再发言。三、课堂小结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看画、读书还是听课,都是在接受着美的熏陶和体悟高尚的情感。只有从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才能开启我们的心智,才能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成为一个志趣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四、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千家诗》,熟读课文中提到的一些诗。2.摘抄文中精彩的语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2.听读、朗读相结合,自主探究性学习。3.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语言;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难点: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1.解释有关字词。2.检查背诵《千家诗》中的部分诗歌。二、请学生模仿文中老师的神态和动作给我们朗诵两首诗词。1.投影打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请学生评价朗读情况,比较与文中老师的朗诵的区别(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加以评论)总结: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3.指名读“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