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变化》课后反思一、教材内容分析《国家的变化》是人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个课题。依据课程标准,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基本国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祖国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后面探究变化的奥秘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资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探究感知国家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祖国的进步、时代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祖国辉煌的历史变迁,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报效祖国的激情。三、教学的重难点(重难点的确定)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伟大祖国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四、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1.导入新课追求“趣”: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我运用反映家乡巨变的恩施州“两路”改编的视频天路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景。2.学习过程追求“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有效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景,注重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本节课中,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和学法,引领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成功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3.能力训练追求“新”:在课堂教学中,我创造性的设计了畅谈家乡巨变的即兴演讲和宣传家乡巨变的广告语,同时让小书法家板演展示,学会齐读广告语,自然的过渡到宋祖英名曲《越来越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这一环节很好的让学生感悟身边生活的变化,同时提升了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五、再教设想1.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经历少,对改革开放的过程缺乏感性的认识,加之学生没有课前收集查阅整理资料的时间,所以,本框体教学内容弹性大,难度大。这给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若我以后在教学此课,我将布置学生呢个在课前做资料收集,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反映巨变的图片,来弥补分组合作探究的不足。2.能力训练是我本课情感的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处理显得仓促,若我以后在教学此课我将努力把这一环节打造成亮点,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更广泛,努力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依托新课标,不止探索新理念,切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教学反思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