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3.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素质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和思想观。能力训练点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学重点1.自转的运动规律。2.自转的地理意义的第二和第三点,即经度时差和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和经纬度网地球仪教学难点1.经度时差。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讲述地球运动的种类。1多媒体板书:第四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学生回答出,继续追问理由学生回答不出来,都可以引到地球上怎样确定方向【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多媒体演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过程中把北极点慢慢指向学生,观察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运动的方式(逆时针旋转)。【提问】从南极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提问】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强调自转360度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不是平时所说的一天24小时,自转一周的时间叫一个恒星日,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简单提一下太阳日,不做解释。多媒体板书:2【演示】教师转动经纬网地球仪,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讨论】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多媒体演示:单位时间经过的角度和距离。速度大小的特点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时,两极为零。请学生描述地球线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多媒体板书: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都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提问】“坐地日行八万里”在哪里发生?(赤道)转入自转的地理意义多媒体板书: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区分昼夜和昼夜更替【板图】晨昏线的画法3150150150837千米1447千米1670千米30060000结论:角速度:除南北极外,各处均相等150/小时线速度:大小因纬度而异,从赤道向两极渐减两极点无线速度和角速度【学生练习】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提问】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计算每小时转过多少度?多媒体板书:(2)地方时a.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地方时。b地方时的差别:15º1小时1º4分1´4秒c.时区和区时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位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º如:区时:各时区均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实际使用的时区日界限时区和日界限的计算:A、已知经度推算时区40°15°E30°E15°W7.5°E22.5°E37.5°E7.5°W22.5°W西一区中时区东一区东二区经度/15看余数:0<余数<7.5,商为时区数15>余数>7.5,时区数为商+1.B、时差推算:同在东(西)时区:时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已知甲地区时,求乙地区时乙地区时=甲地区时±两地时差(东加西减)D、以下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西加东减)多媒体板书:(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举例:大气中的气流、大洋中的洋流、河流及远距离运行的炮弹都会偏向。多媒体板书:(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小结并练习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的运动5西侧东十二区东经度时刻相同今天东侧西十二区西经度时刻相同昨天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3.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15度/小时,两极为零。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15º1小时1º4分(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三轴椭球体课后作业:填充图册P4、P5课后反馈:这是高中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一次在这里花费的时间都多,这一学期也不例外,首先补充经度和纬度的知识,地球上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