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一地理《水圈、水循环和陆地水》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从水的形态,水的位置变化,人类对水的认识和人与水的互相影响,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找出地球上水圈的整体性、综合性特征;利用图示动态演示或模拟水循环过程,为后面各专题相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打下基础。态度、情感、价值观: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水是有限的,尤其是淡水资源;科学认识水的作用,促进更新和有效利用,保护水源,使之不至于枯竭。以此增强全球意识和生存意识。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意义,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学与用水循环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意义。学法指导师生共同活动,交流使用(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水循环相关的设计课件,围绕水的形态、位置,人类活动与水的关系,注意环节连接和过程的流畅。课本文字内容不多,开放式学习的空间比较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教学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交各组事先设计的ppt,与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一、水圈的组成。合作讨论,动手动脑[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大气水0.001%冰川水圈海洋水96.54%湖泊水地表水土壤水江、河水陆地水沼泽水生物水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用心爱心专心1A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蒸腾蒸发降水地下径流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承转]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地运动,这一过程称水循环。海陆间循环三种循环陆地内循环二、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基本环节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等意义联系四大圈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进行促使物质迁移,更新水资源,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连续过程占地表面积的四分之三;质量是地球的万分之四;流动、外力、环境要素;淡水;生命之源。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水循环环节作用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等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内陆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凝结、降水挟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多媒体展示课件]:利用课件中的材料将以上三大循环通过图像进行合成演示。[分组讨论]:水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农业灌溉、生活消费、工业原料、旅游资源……旱涝灾害、水质污染……水是不能被取代的特殊资源三、水循环的意义[学生对下述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统一的水圈,同时也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在一起。②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③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资源才能周而复始地补充更新,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