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题: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标内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发,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习纲要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成就2.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成就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人类进入信息社会2.调整了国际经济格局3.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4.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学习重点1.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科索沃战争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学习难点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必然性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从生活中高科技产品的使用中初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中,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积极作用,认识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它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带来了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展开。1942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反应堆。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原子能成为一种新能源,利用范围逐步扩大。2.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此后,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70年代以来,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3.“二战”后,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并引起激烈的空间竞争。苏联在1957年用火箭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后,又于1961年成功地进行了宇宙飞船载人太空飞行。1969年,美国把人送上了月球。其他各国也发射了大量卫星。现在,人们已在太空从事科学实验。70年代,生物工程形成,基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人类通过改变细胞的遗传性,达到改良品种和创造生物新类型的目的,为制造新的食品和药品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在,人类已成功地掌握了克隆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在海洋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4.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是技术革命群体性、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调整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5.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加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解决。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特点,最突出的是:1.技术革命群体化。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前两次技术革命主要以一两种技术的突破为代表,它们的出现且是单一的。作为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标志的纺织机、蒸汽机以及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虽然也带动了其他技术的发展,但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新技术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第三次技术革命则不然,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这次革命的洪流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技术群。2.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所揭示的正是技术系统、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共同控制规律。所以,这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的结合比过去两次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3.发展进程高速化。第一次技术革命从1712年纽可门单作用蒸汽机的发明开始,到1784年瓦特的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