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例分析第2页一年级数学课例分析一年级数学<减法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一、教学过程:减法的初步认识(一)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师:老师也喜欢吃水果,老师喜欢吃苹果。看,老师买来了几个苹果?生:老师买来了4个苹果。师:谁喜欢吃苹果?老师送给你1个。师:老师还剩几个苹果?生:还剩3个苹果。问:你能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老师买了4个苹果,送给小朋友1个,还剩3个。[教师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意识很强。(二)新授1、减法的初步认识师:送走了1个,我们就说:去掉了1个。问:是从几里去掉的?师:有4个苹果,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第4页生:有3条船,小朋友们划走2条,还剩1条。师:你说的真好!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说。[教师提的问题过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在这里可向学生提出算式当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如:3表示?2呢?1呢?问题的难度会降低些。]师:小朋友划船来到了岸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4只,还剩1只。)你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生:5-4=1问:为什么这样列式?3、和加法比较问:今天学的知识和加法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刚刚接触减法,减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就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学生对减法的巩固。放在第2节课效果较好。如果在这里提这个问题,应有相应的习题。并出示图,结合图来提。]4、摆一摆师:你们学得真好!这儿有一个算式:5-3,你能通过自己动手,摆出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问:谁愿意上前摆?看他摆的对吗?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问:你会象这样摆吗?师出示算式。第5页(先让一名学生上前演示、示范,再让学生动手摆,学生能够理解究竟动手干什么。)(三)游戏1、摆一摆、说一说师:下面咱们做一个游戏。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师:(教师动手操作)摆3个圆,去掉1个。你会说出算式吗?师:你摆,我来说算式。师:你和同桌的同学,象我们这样,一个摆,一个说算式,然后换过来,看哪组说的算式最多?生:同桌同学合作。师:那组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注意不要说相同的。(反馈)2、拍手游戏:师:口述算式。生:全班拍手表示得数。(四)指导书写师:在田字格中,怎样写减法算式呢?(板书)生:打开书,写在书上。师:在书上怎样表示去掉呢?(出示课件)生:做书上的练习题。(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二、反思:第6页1、这节课在引入时,教师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教师采用的情境教学很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的意识很强。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计,只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教师教学是从知识角度入手,缺少对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学科性较强。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感受减法,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强。3、在摆一摆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一个摆,一个说算式,然后换过来。让学生重复操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如果把摆一摆放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之后,会更好些,我们可以分三个层面进行:(1)、教师指定拿5个圆片,去掉3个,让学生摆,并说出算式。(2)、摆4个圆片,去掉几个,同桌同学边摆边说算式。(3)、摆几个圆片,去掉几个,小组同学边摆边说算式。这节课,在这里只让学生感受到减法,能用算式表示就行。4、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本节课在小结之前,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游戏:在教室的周围贴上一些画,类似划走小船,小鸟飞走。可以让学生自选一幅最喜欢的画,在上面写上算式。谁写对了,老师就把这幅画送给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又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减法,知道数学来源于第7页生活。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备课,更要备学生。要实现“把人当成人来教”,这要靠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努力。怎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更是我们每位教师要认真探究的问题。相关链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新课改新课标教材教法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说课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