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九十五条论纲提出的时代背景;马丁·路德立志改革通过讲述理解马丁·路德改革德内容,理解其对德意志乃至欧洲带来德重大影响。通过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认识,养成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问题探究概括阐释分析综合通过对马丁·路德等人在宗教改革过程中斗争精神的学习,培养敢于为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信称义”;建立新教会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教随国定”;新教的产生【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九十五条论纲1.提出的时代背景2.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因信称义”2.建立新教会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教随国定”2.新教的产生重点:马丁·路德改革主要内容及影响难点:“教随国定”、新教【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在教师讲述的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探究等方法,多让学生积极思考归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对所涉及内容文字与图片、材料积极提供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心爱心专心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导入新课】16世纪的德意志,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社会动荡不安,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于是从德国开始,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九十五条论纲1.提出的时代背景15~16世纪,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德意志经济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什么?(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到16世纪初,整个欧洲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在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因此成为“罗马教皇的乳奶牛”。另外罗马教廷还控制了德意志的经济和政治。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日益突出,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提问:宗教改革爆发于德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听老师讲述和教材概述后,指出: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的内容,加强对德意志分裂状况的认识和了解。)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是直接原因;最后教师指出:还有马丁·路德的个人作用和影响。2.马丁·路德立志改革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的一位学识渊博的神学家。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并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12年,马丁·路德成为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对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用心爱心专心济搜刮十分痛恨,立志要通过改革,在德意志建立推动民族复兴的教会。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赎罪,才能获得“免罪罚”。此举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