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学案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能力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德育目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本课采用一超四有效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展示学生学习的效果。【超前学习指导】1、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2、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有条件的制成幻灯片,向同学讲解。并了解1960年登峰的相关情况。3、熟悉课文,复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思考:队员在登峰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4、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批注学习。【课堂实录】齐读课题,师板书:师:《登上地球之巅》中“巅”是什么意思?生:山顶师:那“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生:珠穆朗玛峰师:对,珠穆朗玛峰是地球最高峰,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此方面的资料。二、资料及背景介绍。【由于电脑问题,学上制作的幻灯片无法当堂展示,只能读一读自己搜集的文字资料】1、学生展示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圣母”,“神女第三”。位于定日县境内,喜玛拉雅中段的中尼边界上,海拔8843.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峰顶常年积雪。由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景色奇,冠绝天下,故被登山探险者们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上的公园”。峰顶终年积雪,远望冰川悬垂,银峰高耸,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誉称地球第三级。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冰斗、角峰、刀脊等冰川地貌现象广泛分布;雪线以下冰塔林立,其间更有幽深的冰洞、曲折的水河,景色无比奇特壮观。2、学生展示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并在主峰顶竖起觇标,首次获得了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数据。1988年5月,中国、日本和尼泊尔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峰的壮举。……2008年5月8日,中国36人成功登顶珠峰并且把奥运火炬在珠峰点燃。也是世界举办奥运会以来第一次珠峰点燃奥运火炬。至此,中国共有82人次分12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多名勇士长眠于珠峰洁白的冰雪世界里,1人失踪,众多人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是一个前仆后继和不断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三、小组交流超前学习情况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学习内容,小组长检查学习效果。(个小组交流学习情况,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的超前学习笔记。)四、班内展示1、字词展示:一生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随机抽生解释词语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2、复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学生复述中应脱离课本,创意性的复述比照本宣科好得多】生: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