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宗教导学提纲一、佛教1.时间:____________2.地点:古代___________。3.创始人:相传佛教的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佛教创立后称___________________。4.教义:佛教宣扬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_,寻求自我解脱。5.经典:“__________”6.传播:公元前2世纪开始,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先后传入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二、基督教1.时间:____________2.地点:在罗马帝国境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兴起,并迅速传播到_______和北非,成为流行的宗教。3.创始人:传说________________是基督教的创立者,是人类的“__________”。4.教义:基督教宣扬:__________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下来就是_______的,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基督教早期的信徒多是贫苦民众和奴隶,他们反对_________,主张平等共产。5.经典与组织:基督教的经典《__________》,组织是___________。6.分裂与传播:公元11世纪中叶,东西教会分裂,形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教派。基督教从欧洲逐渐传入_____、_____、_____洲,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宗教之一。三、伊斯兰教1.时间:公元___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______3.创始人:____________是伊斯兰教的创建者,他被奉为“________”、天神安拉的使者。4.教义:宣扬对天神_________的崇拜:安拉是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反之,灵魂就会坠入地狱。5.经典:伊斯兰教的信徒称__________,他们奉《_____________》为经典。6.影响: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伊斯兰教后来在发展中出现多个教派,影响大的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派。随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佛教产生的背景是()A.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B.社会矛盾尖锐C.统治者大力扶植D.人们反对婆罗门的特权2.佛教兴起的时间是在()A.公元前6世纪B.公元1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7世纪3.佛教的创始人是()A.乔达摩·悉达多B.真主安拉C.穆罕默德D.传说中的耶稣4.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其流行的地区主要在()A.东亚和西亚B.东亚和非洲C.南亚和欧洲D.东亚、南亚和东南亚5.佛教的发源地是()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C.古代巴比伦D.古代印度6.佛教的经典著作是()A.《圣经》B.《古兰经》C.《道藏》D.三藏7.“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就一扫而光。”这是哪一宗教的教义()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道教8.佛教的产生有利于下列哪一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9.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A.巴勒斯坦一带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恒河流域10.下列关于兴起之初的基督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反对罗马的残暴统治而兴起B.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大教派C.信徒是贫苦民众和奴隶D.诅咒剥削,主张平等共产11.要进行念、拜、课、斋、朝“五功”并负有“圣战”义务的宗教信徒()A.穆斯林B.基督徒C.佛教徒D.道士12.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A.乔达摩·悉达多B.耶稣C.安拉D.穆罕默德13.穆罕默德关于一神教的宣传,可以在下列哪部经典里查阅()A.《圣经》B.《大藏经》C.《诗经》D.《古兰经》14.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15.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16.从右图中人物装束和礼仪上看,他信仰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7.下列宗教,对维护阿拉伯民族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18.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A.亚洲B.非洲C.欧洲D.拉丁美洲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材料二:教会不但可以剥削耕种教会土地的农奴,还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