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能说出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经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说出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物质的属性与用途联系起来;了解新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一、质量和密度的概念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常用单位有t、g、mg.2.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运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3.密度定义: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g/cm3.4.密度公式:ρ=.5.密度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或体积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密度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2)“调”: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红线处,使横梁平衡.(3)“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4)“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三、测量物质的密度7.工具:测量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8.原理:ρ=.9.测量固体的密度,一般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2)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1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为V=V2-V1(该方法称之为排水法);(3)固体密度表达式为ρ=.10.测液体的密度,一般实验步骤如下.(1)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4)液体密度表达式为ρ=.四、物质的物理属性及新材料的应用1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12.物质的导电性:①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金属.②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陶瓷.13.物质的导热性:①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例:金属.②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例:木材.14.新材料有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隐形材料等.1.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东在商场中买了一瓶食用油,上面标有“5L”的字样.求:(1)这瓶油的质量;(2)用该瓶子装水,最多能装多少kg?(ρ水=1.0×103kg/m3,ρ油=0.9×103kg/m3)答案(1)m=ρ油V=0.9×103kg/m3×5×10-3m3=4.5kg(2)m水=ρ水V=1×103kg/m3×5×10-3m3=5kg.2.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1)量筒的质量;(2)液体的密度.答案(1)m筒=40g(2)ρ===1g/cm3=1.0×103kg/m3.3.用替代法测物质的密度.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等仪器,测出了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52g.(3)如图乙所示,A图中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标记水面到达的位置;B图中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图中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相平,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0cm3.(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2.6×103kg/m3.见《导学测评》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