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教案一、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二、教材分析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四、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分析: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处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很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五、教法:问题法六、学法:自主探究法1七、教学过程一、概念:广义: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狭义: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二、“山雨欲来风满楼”——武昌起义的背景、条件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22.物质基础:.物质基础:20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新政””和和““预备预备立宪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⑴兴中会:1894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⑵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思考: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什么说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政党的标准,纲领、领袖、组织是基本条件。中国同盟会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被推为总理,有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完全具备了政党的条件。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等。7.群众斗争: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的规模最大。)意义: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时机成熟。8.湖北革命党人宣传发动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展革命力量三、“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起义的爆发(1911.10.10)1.领导:共进会、文学社2.主力:湖北新军3.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思考: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