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第6课做守法公民第1框认识依法治国学习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要求。2、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必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学习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学习难点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学法提示案例分析法、逐层解剖法、擂台辩论法。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_______,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5、市场经济本质上是。6、法制和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说到法律,有的同学认为我还小,我又不犯法,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果真是这样吗?请看下面案例——■实话实说:“你的生活离不开法”【案例一】某校九年级学生小强在上学的路上多次遭到几个社会青年的敲诈和威胁,吓得他经常提心吊胆,也不敢告诉家人和老师,学习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同桌小明知道了果断地报警,小流氓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小强的生活才恢复正常。1、思考交流:上述案例中主人公最终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说明了什么?2、百家争鸣:如果主人公是你,你会怎样做?3、畅所欲言:你所知道我们国家的法律有哪些?■举案说法:“社会生活离不开法”【案例二】新快报讯假酒害人不浅!截至昨天,在广州假酒中毒事件相关解读:①“预习检测”设计10分习题,可以便于对预习情况检查的量化统计。②文中三处深绿色楷体文字分别为本课内容的导入语、过渡语和归结语,可以根据教者自身国文功底增加文学性和趣味性。③文中的蓝色小四号宋体文字即本导学案编写的三个主题探究板块。文本原来只有两个板块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增添了第一块“我的生活离不开法”,作为下文内容学习和探究的铺垫,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知识需要,中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另有至少18名中毒者住院治疗。【案例三】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8日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18日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说,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已经造成197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辜群众。1、思考感悟:严肃查处这些社会案件有什么重大意义?2、搜集列举:列举一些类似事件,说说这些事件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什么问题?3、激情抢答: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采取什么关键措施?其含义和本质,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各是什么?由此看来,我们的社会生活确实离不开法律,但是,是不是依靠法律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呢?接下来,请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被告的“山杠爷”…■分析辩论:“道德与法律紧相随’●读一读:《被告山杠爷》的故事(文本P79)●评一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年轻媳妇与和山杠爷行为进行点评。●辩一辩: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谁更重要?”进行擂台辩论甲方辩题:法治更重要,治国必须依靠法治。乙方辩题:德治不可缺,治国只有依靠德治。●议一议:怎样才能避免上述悲剧的重演?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每题1分,共4分)1、在我国,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相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这是()①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④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2、从2005年10月1日,40部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国家法规18部、地方法规22部。内容涉及信贷、税收、消费、住房、汽革、就业以及商检等诸多方面。这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颁布实施()A、说明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法律B、体现了“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C、体现了“有法必依”的基本要求D、意味着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完善3、“法律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但难以使人们自觉孝敬老人。”这表明()A、法律的约束力没有道德强B、法律无法调节婚姻家庭关系C、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D、孝敬老人是公民的义务4、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这说明()A、法治建设比道德建设更重要B、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