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第四中学高二数学《充要条件》教案新人教A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明确充要条件的含义.2.初步掌握充要条件的判定、探求与证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与转化能力.教学重点: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难点: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如果“”,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且q是p的必要条件.2.对于两个语句,p可能是q的充分条件,p也可能是q的必要条件,除此以外,p与q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哪些可能?二.知识探究探究(一):充要条件的含义思考1:已知p:整数a是6的倍数,q:整数a是2和3的倍数,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思考2:一般地,如果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用推断符号怎样表述?若,则p是q的充要条件.思考3: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是p的什么条件?若,则p与q互为充要条件.思考4: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q是r的充要条件,那么p是r的什么条件?p是r的充要条件思考2:上述问题表明了p与q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的逻辑关系,结合推断符号如何阐述这四种关系?若,且,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且,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且,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且,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思考3:如何从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上述四种关系?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原命题、逆命题都为真;原命题、逆命题都为假.思考4: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如何用集合观点理解上述四种关系?三.理论迁移1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p是q的充要条件.(1)p:b=0,q:函数f(x)=ax2+bx+c是偶函数;(2)p:x>0,y>0,q:xy>0;(3)p:a>b,q:a+c>b+c;(4)p:两直线平行;q:两直线的斜率相等.例2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求证:d=r是直线l与⊙O相切的充要条件.例3求证|a|+|b|=|a+b|的充要条件是ab≥0.例4设a为常数,求函数f(x)=cos2x+asin2x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充要条件.四.小结:1.p是q的充分条件包括两种可能,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p是q的充要条件;同样,p是q的必要条件也包括两种可能,即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或p是q的充要条件.2.关于充要条件命题的证明,一般分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其中由条件推出结论就是充分性,由结论推出条件就是必要性.3.充要条件是一种等价关系,许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就是求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在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时,要“正逆互推,注意特例”.五.作业:P12练习:1,2.P13习题1.2B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