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察生物[学习导引]在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物体有生命与无生命之分,也即生物和非生物,你能区分它们吗?相信从对蜗牛的细心观察中已找到答案。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你可以从是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是否能繁殖后代、是否能不断自我更新等方面来判断一个物体有没有生命。生物中最常见的是动物和植物,你又是怎样学会区分它们的?是和同学、家长的讨论?还是通过老师的指导、通过资料查找与自学?不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学习科学的好策略。我们常常要对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鸡、蚕、鲤鱼、蝙蝠是常见的动物,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体表覆盖物、生殖特点、呼吸器官、生活环境等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可分为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等。植物根据繁殖器官可为有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种子植物中,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没有种子的植物中,根据外部形态又可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等。科学家对生物的分类规定了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每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通过对事物分类方法的学习,动一动手,将你家中的书籍也按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整理编号,分类存放好吗?显微镜的使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为通过显微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可以深入到微观世界中进行探索。你会发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分别是什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找到单细胞动物和单细胞植物。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知道细胞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分裂、生长、分化。细菌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单细胞生物,它与单细胞动植物一样,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但是,细菌细胞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动植物的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这是细菌和动植物的最大区别。细菌和真菌使食物腐败,也能为人类服务,它们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因此我们要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既有害又有益,因此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多细胞植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组成一个协调的统一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从宏观至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多次反复中,学会了构成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组织的分布、结构及其功能,进而明确动物体和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你能举例说明对器官、系统的认识吗?我们认识事物要将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而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是怎样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你能举例说说吗?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因而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各种生物,合理利用自然,自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将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森林被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物种消失就是自然给我们的警示!要学好本章内容必须要有:(1)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是研究自然的基本方法。要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在观察中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2)善于思考的大脑。观察发现的越多,就会觉得不懂的也越多,不要让问号从你的大脑里消失,不要过于相信书本,要有质疑的精神。要亲自动手,在探索中去寻找事实和答案。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探究。每个人都拥有这两把金钥匙,相信真理一定会在你面前敞开它那神秘之门。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拓宽视野]蚯蚓有视觉和听觉吗?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对于蚯蚓的感觉,曾做过许多有趣的实验。他先是对蚯蚓弹琴、吹喇叭、吹笛子,看它们有什么反应。可是,无论他的乐器演奏得多么热闹,蚯蚓总是毫无反应。最后达尔文得出了结论:蚯蚓是聋子,它根本听不见声音。但是,当蚯蚓刚钻出洞口,达尔文发出一种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