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第5课活跃的学术思想直击考点孔子和他的思想、战国各学派名称和代表人物课前导学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人)。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学说,创立学派。后来,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编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资料。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①他创办,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编订教材(《诗经》、《尚书》和《春秋》),丰富了教学内容;③他善于启发诱导,,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④他重视师德。4、.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众多的学派,史称。最重要的学派有、、、。此外还纵横家、兵家和农家。各学派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知识结构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他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中。教育家:①创办私学②编订《诗》《书》《春秋》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概况: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相互展开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最重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难点突破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当时社会的大变动和大分化,使各种政治力量都登台表演,并且各推出自己的思想代言人,而这些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去解释社会的万事万物,他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从而形成了各种流派和诸子百家。孔子百家争鸣活跃的学术思想(2)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阶层,人数较前增多。当时通称为“士”他们都力图为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发展开辟道路,于是各显神通,著书立说,推动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百家争鸣”的生力军。(3)战国时期天下纷争,诸侯割据,七国争雄。各国的掌权者和政治家为了本国的存在和发展,都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引进人才,因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人才较为流动的局面,也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课堂巩固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推出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广受好评,《论语》记录了哪位思想家的言论()A.庄子B.老子C.韩非子D.孔子2、下列表述中,不是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是()A.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接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平等B.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C.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劳动D.编订《诗经》《尚书》《春秋》丰富教学内容3、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三千“孔子弟子”吟诵着《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孔子名言。下列哪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A、“仁”B、“无为”C、“有教无类”D、“法治”4、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早在2007年8月,他曾经对前去向他征求意见的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他这样说的原因是()①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②他提出的“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③他提出“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学法和教法至今仍得到人们的认可;④他的代表作是他写的《论语》一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互相争辩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7、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下列哪一家的学说最受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欢迎()A.老子的道家学说B.孔子的儒家学说C.韩非子的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