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复习(2)【学习目标】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应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学习过程】由学生阅读并互相提问弄清以下问题1.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2.平面镜的用途为:利用平面镜可以,还可以改变.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2)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有/没有)棋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实)像.5.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可分为反射和反射两种。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的(填“可逆”或“不可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定律。典型例题学生先思考并回答,教师巡回纠错并讲解例1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水中的月是像(填实或虚).例2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例3汽车后视镜是,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例4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箱子中有一点光源S和一块平面镜M,试作出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M反射后从小口K射出光的范围.光现象复习(2)---课内作业1.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2.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3.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4.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A.镜面反射B.漫反射C.不发生反射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5.如图所示,人眼看不见哪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a物B.b物C.c物D.a、b、c三物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观察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右图,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6m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7.如图所示,是我校某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r总∠i,说明反射角入射角(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在)同一平面上。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出的位置;(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第三光现象复习(1)【学习目标】了解光源;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光具有能量,以及应用,红外线、紫外线及应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