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白沙中学七年级下册学案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自学目标:1、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概况能力。2、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认识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一、预习案:(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课前完成)1、“苏湖熟,天下足”是什么意思?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过了哪几个阶段?二、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自学,又快又好的完成下列问题)(一)、农业的发展:1、两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方。2、两宋时期,太湖流域的和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称。(二)、手工业的进步:1、南宋时,由于业的兴起,开始有了棉布衣料,但,人民普遍还是穿着以为主的衣服。2、江西成为磁业生产中心,生产瓷器最为著名,有“磁都”之称。(三)、商业的繁荣1、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发展起来。北宋时期,一种名叫“”的纸币在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南宋时,发现的纸币叫“”。3、南宋的都城在,这儿,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4、宋朝时,、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商港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四)、经济重心南移1、从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从三国到两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到中期以后,转移速度加快。到时期,南方已成为我国经济重心。2、盛产水稻的和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完善下列内容,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抄写在黑板上)1、我自己的问题是:2、小组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想一想,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得到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国古代自唐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超过北方,又具备了哪些因素?你觉得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四、巩固提升(通过作业,达到知识巩固)1、选择:“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描述的是()A、青铜镜B、比较薄的纸C、钟、乐器D、景德镇清白磁2、选择:有“天下瓷都”之称的是:()A、四川成都B、河南洛阳C、北京D、江西景德镇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宋四川交子B北宋四川交子C南宋四川会子D北宋四川会子4、南宋时,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是:A、东京(河南开封)B、北京C、南京D、临安(浙江杭州)5、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及东南”。这一现场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的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重心转移到南方。6、“苏湖熟,天下足”表面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7、材料题: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回答:1、“故都”指那儿?在今何处?(2分)2、“实仰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2分)6、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