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案谯城中学朱朝阳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情感】: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难点】: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法与学法思路: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兴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品评——拓展学法:搜索整合——归纳复述——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拓展反思教学过程一、读诗激趣、导人。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边贡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何以见得?明: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二作者简介:谁能帮老师介绍一下汪曾祺吗?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2003年被评为国家优秀短篇小说。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放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能否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家乡的端午节讨论明确:文章分别写: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文章的思路是:端午,鸭蛋,端午的鸭蛋。所以不能。2:品读课文,欣赏鸭蛋过渡:那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讨论明确:外地一样的:“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较为独特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两种。作者特别钟情的:吃玩端午的鸭蛋老师小结:八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其中作者对鸭蛋更是情有独钟,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它能更作者带来怎样不一样的快乐呢?3:请听2-5段的录音,完成下列问题⑴:请以:好一个____________的高邮鸭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句式说一段话来感受一下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可小组合作,组长发言)⑵:端午的鸭蛋有趣在哪里?明确:(1)1.名声远播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2.与众不同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③令人惊喜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④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连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⑤质细而油多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⑥吃法多样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⑦色彩鲜艳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过渡: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