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绍兴市高级中学陈柏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A版)教材自2006年秋季在浙江省全面使用以来,在一线教师中掀起漪漪波澜,也兴起了如何有效实施新教材的研讨热潮。近来,笔者有幸参与省、市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类重要活动,感触颇深。也常使我陷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沉思:“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又期望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怎样的发展?”而维系这两者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教师该如何“采集”和“创生”有效的教学素材,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结合实例,阐述笔者肤浅的见地。1.教学设计做的是怎么样的一件事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在其《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中指出: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懂得并应用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考虑如何把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言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概言之,教学设计即为教学活动制订规划的过程既然是规划,就需要思考,需要立意、需要创造,为什么同一节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讲会有比较大的差异,那是因为不同的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思考的深度不同,立意不同,创造的成分不同。2.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最近人教社中学数学室的章建跃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中对教学设计的框架是这样的:(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4)学习行为分析;(5)教学支持条件分析;(6)教学过程设计;(7)目标检测设计对每一内容进行阐述(略)这个模式对目前教学设计稿的撰写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限于时间,我对目标和目标解析与教学过程设计进行重点分析2.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主要解决: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它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一般不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这种书写都是不恰当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反映以“教”为中心的方式应转变为“理解……”,“掌握……”等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方式,“学生应该………”,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且每个目标必须具有可测性,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2.2教学过程设计2.2.1明析数学学习的一般模式情境1学术主题报告操作阶段新学习内容输入阶段原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阶段新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预期目标这表明,数学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输入阶段主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相互作用阶段是教学设计中最可以做文章的地方,这里指的相互作用阶段主要是接受新知识的两种方式,即同化和顺应;操作阶段主要指数学思维活动,使刚产生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变得完善,这一阶段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2.2.2深谙(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1)奥苏贝尔(DavidP.Ausubel,1918-)的有意义学习理论(2)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1906-1990)的数学教育思想(3)维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的“最近发展区”波利亚(GeorgePolya,1887—1985)的学习三原则马登(F.Marton)理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3.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案例1.《直线与平面垂直》————第三届全国第三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评比的一节课本节设计过程及点析(1)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例题:已知椭圆C:,直线:y=ax+b①请你具体给出a,b的一组值,使直线和椭圆C相交。②直线和椭圆C相交时,a,b应满足什么关系?③若a+b=1,试判定直线和椭圆C的位置关系。上课伊始,简短的导语后,苏老师给出了这道例题的第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