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小学人教实验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本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3、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4、让学生能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4、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5、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2.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思维活跃,对自己动手的活动兴趣很高;3.学生已经接触过常有的体积单位,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情况比较理想;4、学生掌握名数的改写情况比较理想。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习过程中,通过课件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知觉器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模仿、体验等方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谈话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教师准备的关于体积进率背景知识的两张表,每组一套;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六、教学过程一、作好知识铺垫1、课件出示:长度单位提问:你对长度单位已经知道些什么?随机演示:米、分米、厘米,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课件出示:面积单位提问:你对面积单位知道些什么?随机演示: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课件出示:体积单位提问:你对体积单位有什么了解?随机演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4、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二、主动探究新知〔一〕.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小组合作填表:正方体棱长1分米=10厘米体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出示:1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米是多少分米?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小组合作填表:正方体棱长1米=10分米体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4、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板书: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二〕、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先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并板书: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