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教学中的诵读的使用和学生探讨问题的设计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在古人的学习中特别强调诵读,朱子要求读书必要读到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感觉是受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感觉诵读可以放到家庭作业中去体现。可以在家里诵读。但我感觉,家里的诵读可能远远比不上在课堂学生和教师一起来体会朗读乐趣,自然,在家里可以朗读的更自由,但课堂和大家一起的朗读可能更有集体分享的乐趣。八年级的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就是十分适合课堂诵读的课文。《答谢中书书》不仅文字精炼和含义隽永,而且四字一句,朗朗上口。使学生很喜欢诵读。我在课堂中也使用邱晓云老师介绍的诵读方法,效果很好。老师范读,学生诵读,男女比诵,齐诵。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在这篇课文中,文字的翻译没有难度,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翻译留给学生,他们很有积极性地把文章翻译完了。把问题留给我,老师只对翻译问题进行敲定。所以我的经验还是对适合诵读的课文进行诵读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我抓住其中写景的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在课堂分析中设计两个问题,展开教学。一个问题是“下如积水空明”中的比喻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水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学生搞清楚了这一问题,才会在老师的带动下品味句子。接着设计的两个问题是为什么作者在深夜这近求远去寻张怀民看月色?闲人有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收到较好的效果。看来,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文言文的诵读并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并在一定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