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辞海》)成语知多少?成语之最•最遥远的地方——•最荒凉的地方——•最昂贵的稿费——•最高的巨人——•最长的一天——•最大的巴掌——•最吝啬的人——•最厉害的贼——天涯海角不毛之地一字千金顶天立地一日三秋一手遮天一毛不拔偷天换日•有一次,一对情侣斗起嘴来。•她说:你对我一点也不专心,整天个___________;•他说:我做什么你都看不顺眼,整天个__________;•她说:你们男人全一样,总想着___________•他说:吓,每次约你出来,你还总是____________•她说:瞧你这身打扮,____________的。•他说:总比你天天_____________,到处找东西强。•……请在每个横线处填入含有“三”和“四”的成语。朝三暮四挑三拣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不三不四丢三落四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刻舟求剑自相矛盾闻鸡起舞卧薪尝胆1.从故事中来的:神话传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自相矛盾历史故事:闻鸡起舞卧薪尝胆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摘引的游目骋怀醉翁之意不在酒《论语》中的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名正言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巧言令色,周而不比,中庸之道汉语之瑰宝,词语之精华。特点: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穿小鞋比喻暗中打击或刁难别人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方向,向后倒退。开倒车翘辫子比喻人死踢皮球比喻相互推诿,把要解决的事情推给别人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通常只说前一部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谐音性歇后语•和尚打伞——•孔夫子搬家——•电线杆上绑鸡毛——•湿水棉花——后面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无法(发)无天尽是输(书)好大胆(掸)子无法谈(弹)喻意性歇后语•大水淹了龙王庙——•小和尚念经——•肉包子打狗——•猪八戒照镜子——前面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有口无心有去无回里外不是人•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喝水不忘挖井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耐人寻味的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满招损,谦受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熟语的特点•1、结构的稳定性•2、表意的整体性•高山流水•落花流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某年金钟奖颁奖晚会结束后,“最佳女主角”的女明星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听说你和某人谈恋爱,是不是真的?”•女明星失口否认:“哎呀,真是无风不起浪,你别听信谣言,绝无此事,都是人家在乱传。”•当时有人窃笑。•老冒平时就爱用成语。一天,他去祝贺朋友结婚,新娘新郎向来宾敬酒。老冒见新娘俏丽无比,便赞美道:“你今天真是‘面目全非’。”接着他举起酒杯又对新郎说:“来,让我们‘同归于尽’吧!”2010浙江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能力层级:A、识记•B、理解•E、表达应用字音、字形词语理解题作文成语易错类型一、张冠李戴【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解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例2】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解析】“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例2】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三、重复赘余【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