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信息技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衡阳市珠晖区马路口小学肖晓松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给数学课堂带来惊喜与笑声,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真切的感知中、深刻的体味中思考数学、学习数学。一、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在信息技术普及以前,自己曾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教学,这样不光是学生学起来没多大的兴趣,就连我自己工作起来也觉得非常的枯燥。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网络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每个教室、每节课堂。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二、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1、直观中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地运用多媒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里。我上的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等量代换》,开始我就用三国时“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白大象的重量可以用石块来替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自然的进入到所学的新课当中。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运用,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这时候,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2.活动中提高教学情趣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活动,并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出发,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数学活动课,它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开发智力。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无疑会收益更大。3.变化中加深知识理解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素养。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我设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弄清了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能化圆为方的道理,切实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继而,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验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三、信息技术促进生活实际联系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