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L62014003200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蓝天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参赛论文参赛类别:学前教育论文题目:《从“变废为宝”入手,贯穿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姓名:罗玥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路98号邮政编码:212000◆评审表(评委填写)初评复评终评备注一二三◆友情提醒:纸质论文和评审费原则上由各教师进修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集中寄送,联系人:高老师、许老师,电话0510—82932605、82932642。纸质论文寄送和评审费邮汇地址:宜兴市教育西路19号,《小学教师培训》编辑部宜兴工作室收,邮编214206。评审费银行转帐帐号:户名: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帐号:32001616250052501541开户行:建行东山办事处1从“变废为宝”入手,贯穿幼儿园的环保教育镇江市京河路幼儿园(镇江京口)212000罗玥一、研究背景当下,环保意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幼儿是新世纪的主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的自觉性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作为具有“绿色学校”称号的幼儿园,我们更是把绿色环保教育作为我们的园本特色。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注重渗透环保的教育,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纲要》中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没用物品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在活动中提倡废旧材料的运用,使废旧材料为我们的主题教学服务。二、研究目标我选择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尝试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生活,关心环保,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三、研究内容观察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包装盒造型各异、质地不同、色彩丰富,这些东西弃之则废,用之则宝。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四、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镇江地区大班幼儿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实施,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调整使之更加完善。针对具体研究采用的方法还有:情报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五、研究途径与过程一、收集物品,让幼儿感受意义,努力让每位幼儿成为一名有心人。教师先利用废旧材料展现出优秀作品作为诱导,幼儿惊奇这些随手可丢的“垃圾”居然能变成这么惊艳的美术作品,纷纷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教师适时地鼓励幼儿:你们也做得到,激发幼儿尝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2努力让幼儿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在成人的帮助下共同收集废弃物品材料,在收集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哪些废旧材料是无毒无害的,将收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清洗、消毒,用日光暴晒,最后再带到幼儿园来,分类放在纸箱里,以备需要时自由选择使用。二、每个班级创立“垃圾回收站”,让幼儿知道废品是可以再生的,感知环保意识。有人把幼儿园比喻成“垃圾回收厂”,把幼儿园老师比喻成“拾垃圾的人”,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生活中,一些废旧物品、材料往往被人们当作没用的垃圾处理掉。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却隐藏着很多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经常视它为宝贝。废旧物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经济实惠、节能环保、取材方便。我们经常需要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而临时的收集往往供不应求,且限制了幼儿的选择,让幼儿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中,出现废旧物品的收集量达不到需要量、选择量不为少见,从而导致预期的活动没办法进行,只能延后。经过和幼儿一起探讨后,我们一致决定在班上创立一个“垃圾回收站”,随时收集废品,随时满足需求。成立“垃圾回收站”,最主要是供应晨区活动的需要,在“变废为宝”区角活动的幼儿,只须到“垃圾回收站”中去挑选需要的材料,既方便又可以选择,让幼儿在活动中更自主,玩得更尽兴。有了“垃圾回收站”后,每天都有幼儿将家里的废品带到班上。不少家长反映有的幼儿甚至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天爸爸、妈妈扔垃圾时都会去检查,有没有“有用”的垃圾。渐渐的班上的废品越来越多了,老师和幼儿选择活动材料的范围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