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乘法分配律及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教法和学法: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本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根据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独有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语言的幽默生动,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开怀一笑。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特点?(用于“连乘”的算式,乘法交换律:交换因数在的连乘算式中的位置,乘法结合律:改变连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2.在前几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它们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不同点:用于“连加”算式。不同点: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在的连加算式中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连加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复习前面学过的4种运算律,为后面的简便运算的区分奠定基础。](二)、探究发现1.独立解决问题:学校准备在厨房的2个板面上贴瓷砖,两个面都是9块瓷砖长,其中一个面宽刚好贴4块瓷砖,另一个面宽正好能贴6块瓷砖,你能估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吗?(估算)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一些,老师将墙壁换成正方形以便于大家观察。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我们可以怎么计算。2.分析探究:(1)分析两种不同的算法的算理:算法一:(6+4)×9=10×9=90(块)(先算正面和侧面一行共有多少块,再算9行共有多少块)算法二:6×9+4×9=54+36=90(块)(先算正面和侧面的块数,再把他们加起来)(2)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算式不同,但计算结果一样。)因此,(6+4)×9=6×9+4×9同学们在以上的学习中表现的都不错,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好多的小盒子,这些合子里装了好多好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3、接下来让我们看图列算式。共有多少个小盒子?见PPT(1)列式计算,说算理。(2)看图说他们的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小组讨论,合作交流)(3)你能从乘法的意义说说上面算式的意义吗?你能仿照上面的例子举出类似的算式吗?(学生举例)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既然这样的例子举不完,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表示它。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你能写出它的公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