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咸水沽一中吕春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掌握运动发展和强盛的过程,分析出其不断发展的原因;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史意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2)在分析《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探究历史史实分析其意义与局限性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三、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五、教学方法:分析法、探究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历史必修1》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本课中所涉及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文件等是要求学生了解,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件中多是补充材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2、本单元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其内容包括革命的阶级、革命的纲领、革命的进程和革命的结果等。《太平天国运动》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运动,它既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本节课在的阐述就贯穿了这一特点。学情分析:1、太平天国运动属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在列强不断侵略之下的反抗斗争,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列强侵华战争的史实。同时这也是中国人民在不断地学习西方,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了解近代世界的情况,了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课前要求学生复习第二、七单元。2、由于学生初中学的历史知识并不踏实,因此讲课过程中需对基本史实做适当的补充。教学困难分析:1、由于本册书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排的,它打破了原来的知识体系,以模块式教学的方式呈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系统完整,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不明确。因此,在教学中易造成时间、空间的混乱,因此,要适当补充通史知识,明了事件发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才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2、本节课阐述了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再到天京变乱的转折及最后的失败,内容多且不宜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突出重点,难点,对知识作必要的取舍。另外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历史地图,将复杂的事件用最简单易理解的形成呈现。3、《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包括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并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完成问题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环节:一、导入:(分析单元)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历史,是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努力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华民族走上独立、民主和富强道路的历史。面对外敌入侵、人民的疾苦,中国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发起了一场场革命运动。这节课我们先了解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二、教学过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社会阶级矛盾激化(1)回忆19世纪中期中国的局势(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进入近代历史)(2)大屏幕显示描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资料(3)引导学生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而矛盾的激化则与鸦片战争及之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2、准备——拜上帝教理论发展(1)阅读教材,总体上了解洪秀全,了解拜上帝教的概括。(2)大屏幕显示从洪秀全著作中节选的材料。(3)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理解拜上帝教理论中着重体现的是平等思想,而且把清政府说成是阎罗妖表明其反封建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