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培训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韦晓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目前国内少有类似提法,部分省份制定过相关文件,如:《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04《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4一、“三生教育”指导思想:要在充分研究各个学段现行教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如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科学课等),跨学科整合内容,分段明确重点,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以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大类途径为突破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意志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三生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也不要把三生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三生教育将会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中。《科学》、《品德与社会(生活)》、《体育与健康》等显性课程,将被深度挖掘出三生教育内容,同时,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课程中也会有所渗透。二、“三生教育”的主要任务:1、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使学生认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2、生存教育的主要任务:使学生认识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3、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三、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三、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1.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生命、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知识体系生存、生活教育的知识体系2.2.设计了系列化、多样化的学生活动设计了系列化、多样化的学生活动教材中基本上每节课有一个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修改、调整甚至替换,使之更加适应当地的教学实际。3.3.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1)减少知识内容分量,为学生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2)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更多地体现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多地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3)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主动学习,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相应而来的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突破和转变。四、“三生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1)知道生命的过程(2)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自我意识三个层次树立生态意识,人与地球和谐发展的意识)(3)了解生育知识(4)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5)形成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6)知道人的生命的权利(7)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和恐怖主义,学会处理社会问题和矛盾(8)进行感恩教育。(9)科学认识宗教、信仰、网络等精神生活方式。健康地融入。社会警惕色情文化、远离网瘾。在国外的很多学校都设有生命和死亡教育有关的课在国外的很多学校都设有生命和死亡教育有关的课程。但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使生命与死亡教育很难程。但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使生命与死亡教育很难得到普遍的认同。所以这一方面至今在学校教育中仍是非得到普遍的认同。所以这一方面至今在学校教育中仍是非常缺少的。常缺少的。生命教育不是脑筋急转弯,也不是一场教育秀,更生命教育不是脑筋急转弯,也不是一场教育秀,更不是一种对学生精神和灵魂的折磨,而是对学生健康成长不是一种对学生精神和灵魂的折磨,而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呵护和帮助。的呵护和帮助。生命教育的核心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生命教育的核心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任感。生存教育(1)了解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环境(2)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3)培养逆境生存和生存意志(4)知道生存技能(5)了解人口问题(6)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美国生存教育案例美国生存教育案例11、让孩子自己思考、让孩子自己思考22、冷暖自己知道、冷暖自己知道33、玩具和“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