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点精神营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追求健康长寿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补脑补头、补五脏六腑、补四肢全身的药品应时而生,多得不可计数,老少在补,男女在补,患病者在补,健康者在补。究竟该如何滋补,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那是专家们研究的范畴,我是行外人,自然不敢多言。不过,我由此常常想:我们的精神是不是也该补养补养呢?不然,精神缺氧了、萎靡了、颓废了、患病了,甚至如一潭死水般地畏难不前,僵化不动,还谈什么解放思想,还谈什么实事求是,还谈什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那么,给精神补些什么营养呢?我认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可缺少的。补知识。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代、什么环境,知识的增补更新历来是不可缺少的。古人云:“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指的就是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努力学习新知,不断增厚自己的底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征程上不落后于人,在大是大非前不误入歧途,在大失大得之中不手足无措。补思想。读的书多了,社会实践多了,知识水平提高了,如果不补充新的思想营养,我们就会被一些旧的东西束缚,做什么事情都只是墨守成规,画地为牢,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机制创新不了,新的工作方式接受不了,新的理论也就产生不了。如此这样,生产力如何发展,社会又怎能进步?近来,举国上下正在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给精神补充的最好营养,它可以解放我们的思想,丰盈我们的思维空间,在思想上给我们补充新鲜血液,在认识上不缺氧。补勇气。记得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孤松立山顶,东西南北风寨主”,下联为“独石磐江中,上下左右水冤家”,横批是:出头椽子先烂。此联原意大概是要人们修身养性,不要争名夺利的意思吧,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只有进补点“风寨主”和“水冤家”的勇气,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创新出符合时代的精品,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讲: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要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事业。说得再明确点,我们要进补的勇气,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敢闯”、“敢冒”的勇气。补情操。一个人,缺少了高尚的情操,一些丑恶的社会沉渣就会占据他的心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会严重失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惟权主义、官僚主义等就会在心中滋生蔓延。王宝森、胡长清之所以贪赃枉法,正因为他们缺少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滋生了利欲熏心的毒瘤,以致成了人民的千古罪人。为此,情操的补养是每个人必修的人生课程,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投机取巧,来不得半点的劣质和冒牌,只有脚踏实地地耕耘和扎扎实实地进取,我们的情操才会高尚。总之,为了使我们的精神不产生“早衰”现象,不导致“疾病”,我们就必须时时刻刻根据我们的精神状态进行补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然,在进补的同时要切忌囫囵吞枣或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的乱补,而应“食不欲急,皆嚼得极细咽下”,以达到“正气内存,邪气不可干”之目的。